航空论坛

more

中国航空金融租赁业的发展与创新

引语:在航空业生态圈里,金融工具有着重要的推动和调节作用。当行业发展时,金融工具可以提供助力;当行业需要降温时,金融工具又可变为有效的控制手段。近年来,中国航空金融租赁行业在经历了起步、探索的初始阶段后,正在快速、大幅的增长,但在此期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,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,本文谨以此展开探讨。

相关统计数据表明,过去四十年里,全球机队规模扩大了6 倍,飞机金融租赁业务规模则扩大了21 倍。当前,在我国民航局登记的2145 架飞机中,有大约40% 的飞机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引进。

作为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民用航空市场,我国的飞机租赁业务在很长时间里都主要依靠外国租赁公司来完成。2009年12月,作为国务院首次批准的中国飞机租赁试点区域,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率先完成了诸多国内飞机租赁的第一单交易,打破了境外公司垄断国内租赁市场的局面。此后,东疆保税港区先后推出了特殊目的载体(SPV)租赁、离岸租赁等一系列融资租赁结构,引导了我国航空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,也改变了我国航空金融滞后于航空产业发展的局面。目前东疆保税港区已注册各类飞机租赁公司600多家,租赁资产达200亿美元以上,并且拥有400多架的飞机储备订单。

最近一年里,国内又新增了上海、厦门两个保税区域开展飞机金融租赁业务,从相关统计数据看,截止目前,上海自贸区交付飞机40架,厦门保税区交付2架,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交付409架。可见,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业务规模具有行业代表性。

今年9月份,东疆航空金融租赁论坛在天津召开,该论坛旨在探讨我国航空金融租赁的现状和问题。业界普遍认为,未来20年,将是中国航空金融租赁发展的黄金时期:融资和租赁结构的创新,飞机数量的大幅增长,行业新竞争者的加入,等等,都将使我国航空金融租赁市场更具有战略成长空间。

回顾国内航空金融租赁产业的成长历程会发现,国家层面对飞机租赁产业的重视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。国务院2013年12月份印发了《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》,在飞机购租管理、融资、财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,并针对法律、信贷、政府服务等做出改进措施。例如支持国资金融机构进入航空租赁业、精简企业落户程序、成立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。其中,税收政策的支持尤为明显。增值税由17%减至15%、保税区飞机免征5%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对已征收税款退税等政策的实施,大幅减少了飞机融资成本,推动了我国飞机租赁行业的快速增长,也使得我国飞机保税租赁模式成为全球重要的租赁模式之一。国外金融机构从最初不认同中国的保税租赁模式,到现在主动开发中国融资业务并纷纷设立保税区子公司。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也与爱尔兰、新加坡等地一样,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飞机租赁中心。

航空金融租赁产业的快速发展,也带动了我国通航领域尤其是公务机机队规模的扩张。据统计,到目前为止,以金融租赁方式交付的飞机数量,运输航空为267架,公务机为207架,其他通用飞机35架,以公务机为主的通用飞机租赁交付量与运输航空几乎相当。当前国内公务机行业需求增长放缓,同时受经济形势和货币供应的影响,市场局面并不太好。在此情况下,航空金融对公务机引进的助力显得尤为重要。不久前国内行业领先的公务机租赁机构发布数据,称其2014年上半年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新飞机21架,比2013年同期增长一倍左右。

当然,国内航空金融租赁行业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。

首先,从资金来源看,之前数十年里融资市场几乎由欧美等国银行垄断,只是在近几年来,才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。尽管有机构预测,到2016年全球的飞机租赁市场,欧洲银行的参与率将会下降为45%,中国则会增长到23%,但至少目前来看,在资本市场上,无论是作为资金使用方还是提供方,国内航空金融租赁机构的参与都并不深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由于国内资金大都直接来自银行,融资成本较高。如何在全球市场化竞争充分的行业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,国内机构的融资结构和渠道需要有大的调整和创新。例如, 2014年有国内航空金融租赁机构首次发行债券,做出了在资本市场上新的探索。

其次,从金融租赁模式观察。航空金融租赁作为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,一般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方式。目前国内机构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融资租赁,真正结合融资与融入特点的经营性租赁尚未体现出来。前几年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竞争的日趋激烈,使得简单融资租赁业务的收益空间不断降低,甚至出现了与风险无法匹配的局面。

探寻未来国内航空金融租赁的业务方向,笔者认为,一是可以实施飞机资产的全面管理。航空金融租赁应提供多样化产品,业务可以扩展到飞机采购、融资、后续服务及飞机的运营及残值处置等各个环节;二是开发新的租赁经营模式。例如,在公务机购机理性消费趋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,二手公务机市场将慢慢在中国出现,租赁行业可以此为契机探寻二手机的融资方式,以及在整机融资购买之外,推出产权共享、分时租赁等经营性产品。

此外,尽管国内的航空金融租赁已经初具规模,然而要走上长远的发展之路,稳定的政策环境和严格的风险管控也是两个重要保障条件。

不同于爱尔兰等其他飞机租赁中心长达20年不变的稳定的法律政策环境,我国的行业政策调整相对较快。由于航空租赁是短则5 ~ 10年、长则15年左右的长周期业务,在此期间政府导向以及法律、税务、监管等行业政策如果变化过于明显,对于租赁企业来讲,难以提前预判和做出理性的经营决策,显然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。相比之下,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则更为有利。

另外,尤其需要强调的是,航空金融租赁业务的巨大风险不可小觑。飞机不同于其他类资产,投资巨大,其内涵的技术型资产的风险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,即飞机价值容易受制造商技术改进、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变化等众多因素影响,并对风险管控有严格要求。2014年以来,全球航空金融租赁业资产包吸收、租赁公司并购等现象层出不穷,应该引起国内租赁行业的警惕。此外,判别行业是否出现泡沫、资产估值是否偏高、是否有未知风险以及国际大型租赁公司有多少业务屏蔽等,也都是国内租赁公司需要关注的问题。(来源:《公务与通用航空》2014年06期)
|ENGLISH|关于我们|诚聘英才|联系我们
Copyright © 2012 - 2013 北京锦绣盛世航空投资管理 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109号 邮箱:JS@futureair.com.cn  客服电话:400-0505-759

技术支持